無花果為桑科無花果屬植物。
隱頭花序是本屬植物最重要的特徵,因小花著生於
一個膨大中空的花托內,稱之為隱頭果(syconium),
是本屬在桑科中與其他屬最大的差別。
無花果屬亞熱帶落葉小喬木,原產於阿拉伯,小亞細亞及
地中海沿岸等地,栽培歷史已超過五千年,
因外觀見果不見花而得名。
台灣雖早在19世紀末即已引進,但現今經濟栽培的面積不大,
多數為零星或趣味栽培,台灣中部也有專業網室栽培。
無花果果實可供鮮食,可製成乾果或果醬。乾果可入藥,
具有補氣血、健脾潤腸、祛風濕等功效。
無花果含有較高的果糖、果酸、蛋白質、維生素等成分,
有滋補、潤腸、開胃、催乳等作用。
自己種了無花果,才知道,為何市面上很少見到新鮮無花果?
原來它稀少的原因就是太不耐儲存了,採果後必須冷藏,
否則一兩天後就壞了!
所以想吃無花果的格友們呀!您只好在自家種上一兩棵吧!
真的,只有自己種,才能坐在果樹下吃新鮮的無花果!
無花果主要栽培品種有黃色品種,包括卵圓黃、小果黃、
黃色種、新疆早熟、新疆晚熟、新疆黃等。
紅色品種有英國紅、紅色種、日本紅等。
我新種的黃色品種的無花果,今年只結2粒,
還沒照相紀錄就被吃掉了。
果實成熟時—果面由深綠轉變為紫紅色,茸毛幾乎脫光,
果實體積劇增,果肉成熟變軟,果大3.5-5.5公分。
無花果的葉互生、掌狀裂葉5-7裂、革質。
果實形狀有圓形、扁圓形、倒圓椎形、梨形及卵圓形等。
全株具白色乳液,內含多種酵素。
我們常吃的是普通無花果品種,目前世界各國的多數栽培品種
都屬於此類。
普通無花果品系為全雌花,不用授粉,較適合台灣種植。
花序中只形成雌花,這種雌花不經授粉就能長成可食的果實。
其他還有三種品系都需要授粉胡蜂傳粉。
斯密爾那無花果品種,在小亞細亞斯密爾那地方栽培。
花序中只形成雌花,但這種雌花只有經過無花果傳粉蜂
協助授粉後,才能長成可食的果實,
許多製果乾用的良種屬於這一類型。
(果實中間的小洞洞就是傳粉蜂授粉的地方)
無花果的品系:
1. 卡普利系 3. 山貝卓系
2. 斯密爾那系 4. 普通系
無 花 果
科別:桑科,無花果屬。亞熱帶落葉小喬木。
原產地:阿拉伯、小亞細亞及地中海沿岸等地
別名: 映日果、優曇鉢、阿駔、底珍樹、蜜果等名。
隱頭花序:是本屬植物最重要的特徵,因花是生長於果內,
及生有不育花(癭花),故花和果單看外表是分不出來。
果期:主要盛產期為冬季至春季,品質亦以此時最佳。
4月下旬至6月是無花果產量最少的時期。
繁殖:每年春天2,3月 扦插育苗。壓條、嫁接繁殖較少採用。
資料來源:台中農改場